湖北省行業資訊
湖北省數字化轉型升級有哪些獎勵補貼政策,下文介紹關于湖北省數字化改造資金的支持政策以及申報條件,需要申報數字化試點示范歡迎聯系咨詢詳細政策內容。
11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熱線:15855199550(微信同)
【臥濤科技為企業量身定制項目申報,針對企業情況分析規劃,各類政策有需要歡迎免費咨詢了解】
湖北省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資金申報條件
(一)支持重點。按照明確的細分行業領域,結合我省產業發展實際和產業鏈特點,特別是通用和專用設備制造、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醫藥和化學制品制造、運輸設備制造、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計算機和通訊電子等省內細分領域優勢產業,各地要堅持優勢突出、特色突出,組織開展服務平臺和對應改造的“小燈塔”企業申報。
(二)支持對象。2022年,中央財政擬安排獎補資金支持100個左右服務平臺,且要求每家服務平臺完成不少于10家企業數字化改造。我省將按要求推薦5個細分行業參與數字化轉型試點,每個細分行業遴選不超過3家服務平臺。
(三)支持方式。中央財政對完成改造目標的服務平臺安排獎補資金。獎補資金在實施期初先按一定比例預撥,每批實施期1年,實施期滿后,對試點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情況進行審核,按照實際審核通過的中小企業數量,核定獎補資金。
(四)資金用途。服務平臺應將財政獎補資金直接用于試點企業,不得用于其他企業或與本項目無關的支出,鼓勵平臺減免試點企業數字化改造共性需求相關的軟件、云服務等支出,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
湖北省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申報程序
(一)精心遴選試點行業和企業。試點行業應選擇納入當地產業發展規劃、升級潛力大的細分行業或特色產業集群,試點企業要選擇不同規模和發展水平的中小企業(已獲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不再納入試點范圍),充分尊重企業意愿,優先選擇轉型意愿強、經營穩健的中小企業。
(二)找準行業共性問題。組織由信息技術、行業技術、工藝制造、企業管理等方面專家,深入行業企業調研,為企業“畫像”,厘清企業生產經營的機理、流程、工藝,找準痛點、難點、堵點,系統梳理企業的共性問題和需求。
(三)公開擇優遴選服務平臺。服務平臺要兼顧行業共性和企業個性。在共性應用場景上,一是要讓行業基本應用場景得到滿足,通過數字化改造,試點企業經營管理和經濟效益得以顯著提升;二是要打通數據、用好數據,形成統一的數據資源管理、開發利用和安全保障體系;三是要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特點,實現輕量化投資、短工期改造,有較高的投入產出回報。
(四)實施數字化改造。著力壓實服務平臺責任,按照解決方案和服務合同實施改造。切實做好操作技能應知應會的實訓工作,讓試點企業用得上、用得好、用出效益。項目完成后,應進行嚴格驗收,達不到要求的應進行整改。
(五)總結和推廣。客觀總結和宣傳試點的成效與轉型經驗,探索形成能夠滿足細分行業中小企業共性和個性需求的工程化樣本合同與操作規范,為復制推廣打好基礎。
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促進專精特新發展,從2022年到2025年,中央財政計劃分三批圍繞100個細分行業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計劃在全國范圍內支持300個左右公共服務平臺,打造4000-6000家“小燈塔”企業,進一步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含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工業互聯網平臺等,以下簡稱“服務平臺”)服務能力,打造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輕量化、精準化的數字化系統解決方案和產品。
11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熱線:15855199550(微信同)
【臥濤科技為企業量身定制項目申報,針對企業情況分析規劃,各類政策有需要歡迎免費咨詢了解】
湖北省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資金申報條件
(一)支持重點。按照明確的細分行業領域,結合我省產業發展實際和產業鏈特點,特別是通用和專用設備制造、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醫藥和化學制品制造、運輸設備制造、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計算機和通訊電子等省內細分領域優勢產業,各地要堅持優勢突出、特色突出,組織開展服務平臺和對應改造的“小燈塔”企業申報。
(二)支持對象。2022年,中央財政擬安排獎補資金支持100個左右服務平臺,且要求每家服務平臺完成不少于10家企業數字化改造。我省將按要求推薦5個細分行業參與數字化轉型試點,每個細分行業遴選不超過3家服務平臺。
(三)支持方式。中央財政對完成改造目標的服務平臺安排獎補資金。獎補資金在實施期初先按一定比例預撥,每批實施期1年,實施期滿后,對試點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情況進行審核,按照實際審核通過的中小企業數量,核定獎補資金。
(四)資金用途。服務平臺應將財政獎補資金直接用于試點企業,不得用于其他企業或與本項目無關的支出,鼓勵平臺減免試點企業數字化改造共性需求相關的軟件、云服務等支出,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
湖北省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申報程序
(一)精心遴選試點行業和企業。試點行業應選擇納入當地產業發展規劃、升級潛力大的細分行業或特色產業集群,試點企業要選擇不同規模和發展水平的中小企業(已獲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不再納入試點范圍),充分尊重企業意愿,優先選擇轉型意愿強、經營穩健的中小企業。
(二)找準行業共性問題。組織由信息技術、行業技術、工藝制造、企業管理等方面專家,深入行業企業調研,為企業“畫像”,厘清企業生產經營的機理、流程、工藝,找準痛點、難點、堵點,系統梳理企業的共性問題和需求。
(三)公開擇優遴選服務平臺。服務平臺要兼顧行業共性和企業個性。在共性應用場景上,一是要讓行業基本應用場景得到滿足,通過數字化改造,試點企業經營管理和經濟效益得以顯著提升;二是要打通數據、用好數據,形成統一的數據資源管理、開發利用和安全保障體系;三是要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特點,實現輕量化投資、短工期改造,有較高的投入產出回報。
(四)實施數字化改造。著力壓實服務平臺責任,按照解決方案和服務合同實施改造。切實做好操作技能應知應會的實訓工作,讓試點企業用得上、用得好、用出效益。項目完成后,應進行嚴格驗收,達不到要求的應進行整改。
(五)總結和推廣。客觀總結和宣傳試點的成效與轉型經驗,探索形成能夠滿足細分行業中小企業共性和個性需求的工程化樣本合同與操作規范,為復制推廣打好基礎。
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促進專精特新發展,從2022年到2025年,中央財政計劃分三批圍繞100個細分行業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計劃在全國范圍內支持300個左右公共服務平臺,打造4000-6000家“小燈塔”企業,進一步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含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工業互聯網平臺等,以下簡稱“服務平臺”)服務能力,打造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輕量化、精準化的數字化系統解決方案和產品。